产业规模超7000亿 工业互联网加快落地生根
作为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重要基础和支撑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呈现加快态势。记者26日从中国信通院第12届ICT深度观察大会现场获悉,去年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过7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1.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所长李海花介绍,当前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装、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垂直行业和领域。
事实上,近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政策体系不断在完善。工信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针对工业互联网方向,包括网络、标准化、安全等,推动我国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地方上,全国31个省市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专门的文件,有些地市专门发布了自己地市层面的工业互联网的政策。
12月23日,在京召开的202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继续推进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以广东省为例,近年广东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规划方面,省政府出台广东省5G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行动方案。“政策方面,针对5G的入场难、5G耗电大的问题,推动省政府围绕这些难点问题加以解决。”对此,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表示。
无独有偶。作为我国资源“富矿”的内蒙古自治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也很有特色。“内蒙古有18类矿资源储量在全国是排第一位的,其中煤矿的产量近十亿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为了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合力推动矿产业的发展,利用5G+工业互联网赋能矿产业,成立了5G+智慧矿业联席会议制度。”对此,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局长付旋表示。据他介绍,除了联席会议的相关部门外,还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航、内蒙古移动、联通、电信、铁塔公司等单位组成。“项目推进组的目的是推进5G+智慧矿业应用试点项目的推进。5G无人驾驶集成了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这些最先进的技术,解决了包钢生产当中的痛点问题,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付旋称。
另外,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持续丰富,在各大领域加速落地,包括石油、钢铁等一些大的行业,2018年工信部组织试点示范组织72家覆盖15个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涉及到设计、生产、设备维护、企业经营管理等环节,各个层面都有应用。
“工业互联网首先为连接提供了基础,连接对象不一样、连接的范围不一样,也激发了很多应用,一是以海尔为代表的通过连接用户进行大规模定制、以及物流企业智连企业连接物流提供精准化的服务、九龙保险公司推动金融产业相关的服务。”李海花在报告中表示。
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技术院长石恒透露,去年10月份,海尔成立了5G联合应用的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建设了基于大规模定制模式智能+5G的应用测试床。另外,海尔还联合华为、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很多伙伴开展了很多5G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测试。截止到现在,一共测试19个应用场景,也输出了家电制造业无线应用,这些技术上的是最终希望在工业企业快速得到落地。
就行业下一步发展,苏少林认为,5G+工业互联网下一步要从三个角度来加大力度,一是加快建设,首先要把5G网络建设好,二是扩大应用,要在应用示范上下工夫。三是保障安全。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刘默表示。“2019年的下半年有很多传统工业领域,如特定一个行业比如石化、钢铁或者电子行业性的系统集成商,实际上他们在广泛的去集成工业互联网里面的技术和应用。”在刘默看来,工业互联网实际上前几年发展更多是理念和技术的验证,和局部场景下的试点,从2020年开始,工业互联网会有很大的变化,就是它要与行业的应用去做深度的对接和推广。(来源:经济参考)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