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我国人工智能的挑战与对策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热。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智能+的理念,要求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的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去年以来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快速拓展,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服务、全媒体融合等各领域。在智能制造方面,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效能凸显。
万钢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生产生活的方式,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理论和政府治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新的策略。
一是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建规立法,规范保障应用实践。技术与法规必须齐头并进,才能为各种智能产业应用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目前人工智能立法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发展以前沿科技探索为主,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创新性和复杂性,如何实施审慎监管是一项艰巨有时也是两难的任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面很广,应用领域宽,其立法工作需要技术、产业和法律专家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攻关。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初步建立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构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价和管控能力”,就是要让技术创新运行在法律和规范的轨道上。
二是要着力构建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战略。首先,运行安全是所有智能系统当中能够一票否决的决定性因素。例如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首先就要关注驾驶员、乘务员和行人的安全,把保障安全功能放在科技创新的首位。其次,智能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公共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人身安全也会造成一些影响,要有明确的制度和法律来保障它。
三是重视人工智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改变就业结构,在创造新职业的同时,也在淘汰旧工种。当务之急是要加快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建设,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并能够应用于相关产业的各类科技人才。数据显示,自《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已经有75所高校自主设置了89个有关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学院。2018年人工智能和相关的交叉学科本科专业点已经有489个,同比增长244%。
四是要加快人工智能的道德与伦理研究。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由技术专家和人文社科专家来共同努力,探索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所面临的伦理难题。提炼基于中国文化和伦理的人工智能的规范,以人类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路线,使人工智能的研发设计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保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
万钢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克服了就是机遇。他提出,面向未来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基础研究。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向基于拓扑论、博弈论自主学习演进。人工智能是计算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结合,它将来的突破也是在这个领域,所以当前要重视算法与认知科学的基础研究,研究系统和行为的新规律,用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发展。
二是掌握核心技术。要更加重视研究核心算法,研发基础材料、传感技术、关键器件和设备,从高端芯电操作系统、终端和服务器入手,重设人工智能产业链,破解困扰我国信息产业的芯片难题,逐步构建产业优势的市场生态。
据透露,2018年,科技部已开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方面的科研项目部署和投入,自然科学技术基金会也加强了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当前,要创新产学研融通的合作和共享发展,使基础研究的成果源源不断地流向产业发展的前沿,以此来提升原始创新的动力。
据中国科协的一项调研,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反映,自中兴事件以来,大中型企业和他们的合作意愿加强,合作项目和业务量显著增加,这显示,外部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内生增长的动力。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促进跨界融合。人工智能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多领域融合的产业,促进人工智能快速拓展,并取得应用成效,来构建开源开放的共享平台,服务于产品的开发,营造产业生态,这是其关键抓手。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528号